他,造就香港演艺圈“黄金一代”,捧红周润发、周星驰、梁朝伟;
他,推动香港电影发展,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,执掌“TVB王国”;
他,在积累巨额的财富之后热心慈善,捐助内地教育事业累计30亿元,建图书馆、教学楼、科技楼、体育馆、艺术楼…
他,就是邵逸夫先生。今天,是他诞辰的周年。
在十堰,他曾先后在14所学校捐建了14座“逸夫楼”,捐款逾万元港币。
邵逸夫先生
1
穷则独善其身
达则兼济天下
年,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,本名邵仁楞,其长兄为其取号逸夫,遂弃名称号,因在家排行第六,又称邵老六、六叔、六老板。
他生时清末,去时已是二十一世纪,白云苍狗,变化之剧有如穿越,足足横跨一个世纪。
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人,但向来是最受尊敬的企业家之一。作为曾经的亚洲娱乐之王,他拍了一千多部电影和电视剧,是香港成就“东方好莱坞”的奠基人;他捧红了数以千计的明星,包括“四大天王”和一代代“港姐”。
年,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基金,开始系统性的大额捐赠予世界各地的教育、医疗和其他福利事业。那时候他便说: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。
据教育部网站消息,自年以来,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,与教育部合作,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,迄今赠款金额近47.5亿港币,建设各类项目个,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。
因此,在百度地图上搜索“逸夫”就能看到壮观的场面。
古有云:
穷则独善其身,
达则兼济天下。
如果要说能将这句话贯彻得最彻底的,
那得数邵逸夫先生了。
2
十堰有14座“逸夫楼”
捐款超过万元港币
邵逸夫先生秉承了中国人代代相传重视教育的传统,一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。
他与十堰,也有着深深的缘分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十堰有14所“逸夫楼”,分布在郧阳中学、茅箭区实验学校、茅箭区武当路小学、张湾区车城西路中心小学、市十八中、竹溪县城关中学、竹山县实验小学、郧阳区特殊教育学校、房县一中、郧西县实验小学、郧西县夹河镇初级中学、丹江口市二中、丹江口市三官殿九年一贯制学校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大中小学,捐助的资金总额超过万元港币。
丹江口二中逸夫楼
车城西路中心小学逸夫教学楼
在这些逸夫楼项目中,最小的一笔捐赠金额是10万元港币,最大的一笔捐赠金额是万元港币,捐赠给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项目,已于年投入使用。
这也是在堰高校中,唯一一所收到邵逸夫基金会捐助的高校。
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逸夫图书馆
校方称,逸夫图书馆的建成极大改变了学校教学资源紧张这一现状,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逸夫图书馆
对于从房县一中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读的小陈来说,截至目前,逸夫楼已经陪他走过了6年光阴。
他说:“刚到大学时,看到这座逸夫图书馆,顿时倍感亲切。因为‘逸夫楼’伴随着我从高中到大学,见证了我求学生涯中两个重要时刻,留下了我拼搏的印记。邵逸夫先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,并激励我们年轻一代。”
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娱乐帝国,
更书写了兼济天下的慈善传奇。
他告诉我们,
比赚钱盈利更重要的,是扶危济困;
比能力更珍贵的,是爱心。
3
最早一笔捐助
推动郧阳中学迁建十堰进程
在十堰,邵逸夫捐款的第一个项目是郧阳中学教学楼。
昨日中午,十堰晚报秦楚网记者来到了郧阳中学。一进校门,左侧的一栋五层楼映入眼帘,楼体上“逸夫教学楼”5个鎏金大字格外显眼。走进逸夫楼,每层都设有洗手间,教室里各类多媒体教学设施十分完善。
郧阳中学逸夫教学楼
“我是郧阳中学迁建十堰的见证人之一,要不是邵逸夫捐款,学校迁建恐怕还要往后延迟几年。”郧阳中学校办主任王佑章接着告诉记者,这笔善款推进了学校的搬迁进程,当时捐款80万元港币,后来又追加了20万元港币。
年9月30日在十堰城区熊家湾举行迁建开工典礼
在王佑章的记忆里,这栋楼是当时北京路唯一的一栋大楼,也是学校仅有的一座建筑物。
“后来,在给学生设计作业本时,当时学校教科室主任左自治老师建议把这栋楼作为封面插图,由我负责绘制。”王佑章拿着画笔站在逸夫教学楼前画了草图,然后在电脑里用画笔程序描绘,绘制了这幅简笔画式的逸夫教学楼。
“这栋楼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,已经深深埋在每一名师生的心底,永远不能忘却。”王佑璋说,主要是高一高二学生在这里学习。
“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”
在巨额捐赠之外,
我们或许更应珍视
托起一座座逸夫楼的财富理念。
富润屋,德润身,
源于社会,而又回馈社会、造福大众。
这样的财富观,
不也是一种丰厚的馈赠?
4
年过九旬登武当山
拜长寿道姑学养生
年1月7日,邵逸夫逝世,享年岁。而谈及他的长寿,不得不说起一段他在武当山拜师学养生的故事。
年,当时已年过九旬的邵逸夫,还曾专门登上武当山,向著名的长寿道姑李诚玉拜师,学习养生技巧。
说起邵逸夫当年上武当山的情景,时任武当山特区宣传部副部长的郭占柱至今还记忆犹新。“大概是年8月,突然获知邵逸夫要到武当山,我被安排负责相关的接待事宜。”郭占柱回忆,当日天气晴朗,邵逸夫来到武当山景区,由一行人陪同上山。
由于当时邵逸夫年事已高,无法自己步行上山,于是随行人员便在景区内找了两名轿夫,用一顶滑竿小轿抬着邵逸夫爬山。“从南岩开始,一直到金顶,邵逸夫都坐在轿子上。”郭占柱说。
当时,邵逸夫戴着眼镜,上身穿一件深蓝色的外套,腿上穿着一条黑色的裤子,头上则戴着一顶蓝色的棒球帽,是耐克牌的。虽然老人当时已年过九旬,但看上去依然神采奕奕,精神矍铄,一路上还不时跟身边的人说话。
邵逸夫在山上停留的时间并不算长,之后又被两名轿夫抬着下了山。
在武当山期间,邵逸夫还专程拜访了常年居住在武当山上的百岁高人李诚玉,并且从李诚玉那里学到了一套名为“回春呼吸法”的延寿气功。邵逸夫从那时便开始长期坚持练习,每天早上5点起床,一练便是四五十分钟。
20年,个校舍,这位百岁老人让遍布全国的逸夫楼,成为许多人的集体记忆。
“处处皆有逸夫楼”,这不仅是现实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,更是难以被忘怀的慈善精神。对邵逸夫最好的纪念,便是传承其精神。而我们,也当不负逸夫先生对我们的殷切期望。
昨日,是邵逸夫先生诞辰周年。致敬!
来源:十堰晚报
编辑:杨柳木子终审:兰瑞文
热忱欢迎广大微友投稿,稿件请图文并茂哦!
投稿邮箱:syrbgfwx
.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anjiangkouzx.com/djkly/78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