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文学期湖北作家李忠继观

发布时间:2020/11/25 0:34:31 
南昌最好的白癜风医院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bdfby/yqyy/
首都文学—纯文学的聚集地

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

主编:沉默味道

执行主编:陈荣来温雄珍

★李忠继,男,曾用名:蔡礼华、李蔡华。湖北孝感人,中共党员,大专文化。曾在《长江日报》《楚天都市报》《武汉晚报》《武汉晨报》等报刊,《孝南文学》《作家美文》《首都文学》等公众微平台上发表文章。坚信借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感动,书写身边的崇高乃人生乐事也!观悟一钵盆景树

(散文)

李忠继(湖北武汉)

办公室有一钵盆景,内植一棵小榕树。由于我打理不到位,也可以说根本不懂打理,致使它经历了萎靡中的哀叹,病痛期的折磨,一波三折,险些一命呜呼。

好在我观察它的时候,多长了一个心眼,不是听之任之,束手坐视,而是请教多方盆景培植“神圣”,采取了一些“会诊”和“治疗”措施,才挽回了它昔日的荣光。

这钵盆景,是郭书记退休前购买的,他老不仅喜爱花草,也掌握了盆景的栽培和护理方法,还经常义务客串楼道上的园丁。郭书记曾说过,一般办公室都少不了几钵花草,花花草草除了美化环境和陶冶情操,还是办公室的“加湿器”、“吸尘器”和“制氧机”。

郭书记买回这钵盆景后,“功课”做得非常仔细,先更钵、换土、修枝,再在土的上面铺一层苔藓,接着配置两只卧着的小陶牛,并用湿抹布清洁叶子上的飘尘,然后置于窗前的小桌上,“功课”做完,一钵盆景生机盎然。

郭书记退休后,这钵盆景交由我来打理。我呢,除了每天看几眼,给小榕树浇点隔夜水,遇上周末,炎夏,就多浇一点,自我感觉良好,再无过多的关怀。

据郭书记后来提示,其实,给小榕树浇水也有时点和讲究。如果气温低,要等温度上来再浇;如果是严冬,不能直接用冷水浇,要兑点热水再浇。关于给花草浇水多少的问题,保持“润”的状态最好,而干、湿、旱、涝、渍,都会导致花草死亡。

去年8月份的一周,我观察到小榕树有的叶子开始发黄,从几片发展十几片,凑近细瞅,发觉叶子上长有像针尖的白斑点。不日,病了的叶子渐渐变得多了起来,有的开始掉落,也是从几片发展十几片。

这钵小榕树是有价值的,也是有生命的,它使办公室充满活力,给同事们愉悦心情,我不能看着它颓唐、消沉,变得“多愁善病”。

我先喊来同室的杨部长,她在家养了一些花草,比我有经验。经杨部长“望闻问切”,初步诊断为红蜘蛛的“杰作”,继而说,明天从家里带点药水喷洒试试。可是,药是喷洒了,几天也过去了,小榕树的叶子并不见明显好转。

小榕树成了杨部长的特别“病号”,看着它的一副病相,其怜爱之心,不忍之言,让人为之感染。杨部长提醒我求助郭书记,我通过电话将小榕树的基本情况,原原本本地予以告知,郭书记分析了一会,说,可能是你夏天开了空调的原因,一冷一热,小榕树也受不了。

我与杨部长合计,决定将小盆景移到门外走廊。每天细瞅,一天,两天…,一个礼拜之后,小榕树有的枝丫点苞发芽,有病去春来的迹象;一枝,两枝…,再一个十来天,小榕树脱胎换骨,嫩芽满枝。

至此,这棵小榕树的经历使我悟出一个道理,树如人,人如树,人树宜然,取其利,而弃其害;避其短,而扬其长——选择得宜的温度,给予合适的环境,就有生机勃发、活力四溢的可能。

小榕树自嫩芽长出来以后,原来的病态基本消失,再经过开枝散叶,老叶子全部换完。只是,还没有郭书记交到我手上那么完美——两根原来嫁接的树桠,死掉了其中一根的二分之一,苔藓也全部枯黄。不过,小榕树在我们的呵护下,在走廊里度过一个冬天,顽强地活着。

今年6月的一天,我突然发现小榕树的叶子又在发黄、掉落。这肯定是个不好的信号,也肯定是这里的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它。我与杨部长再商量,初步断定,小榕树可能是长期不见阳光的缘故。于是,当机立断,择日移至窗外。

小榕树就要告别隐隐的痛楚,即将重启它的迁移征程。当我和同事抬起这钵盆景时,小榕树似乎有了感知,有了灵性,用它那几片掉落的叶子,苦诉着它的不幸,并喃喃地告诉我,如果有一个既有空气、温度,又有阳光和水分的环境,我不会有负主人的期待!

小榕树移置的窗外,是一块近一米宽的平台,置放这钵盆景没有问题,但也有个很不利的因素,盆景的左边两尺远是一台悬挂的空调压缩机,空调启动,热风会直逼小榕树。因此,小榕树在新的环境里,既要经受夏天太阳的考验,又要承受压缩机热风的烘烤。但愿小榕树能经承这两道“火热”的压力。

小榕树平安地度过了炎热的夏天。当窗外梧桐树的叶子,在阵阵秋风的催促中徐徐泛黄的时候,小榕树则经历了几番内伤的疗愈,外痛的修复,已回到从前的枝繁叶茂,绿盖如阴。

由这钵榕树盆景,我联想到高中时期的管老师。

前不久,我们几个同学,相约前往丹江口市,拜望我们分别42年的高中班主任——管老师。老师住在丹二路一栋有些年代,没有电梯的房子里。虽然老师有78岁的高龄,但看到自己学生千里迢迢来拜访,高兴之情无法言表,仍然随着学生们的流程安排,一天坚持几次上下楼。

在与管老师的忆聊中,得知老师的后半辈子非同寻常,充满传奇色彩。

管老师原来在孝感县一所高中任教,主教化学,勤攻专长。当年,老师犹如一颗化学教学的新星闪烁在教育界:先后被吸收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、孝感地区化学研究会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,湖北省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考核高中组化学科主考教师,被孝感教育局教研室特聘为化学兼职教研员。曾任该校副校长,党支部书记。

应该说,管老师的头衔多少与其才能高低成正比,而付出与收获的期待形成较大落差的时候,耕耘之人除了失望,也有悲怆。仅有月工资42元的管老师,既要赡养双亲,又要扶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,无法解除全家人的生活之困。

改革开放之初,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。年,管老师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,举家外迁,赴甘肃支教。由于老师有过硬的教学才能,被甘肃省稀土公司特聘,任小学至大学一条龙学校的校长。由此,老师的教学才能得到充分发挥,生活质量也得到大步提高。

年,管老师的女儿大学毕业后,被安排在丹江口市一政府部门工作。看到女儿学业有成,老师先是喜出望外,接着是郁郁寡欢。老师想,女儿要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,举目无亲,令人不安。一个新的决定在老师心中悄然而生,辞去在甘肃任教的一切职务,跟随女儿转奔丹江口市。之后,老师被聘为丹江口市汉江科技学校校长,直至年退休。现今,管老师与师母衣食无忧,家事无虑,儿女绕膝,安享晚年。

几度搬家的小榕树,几度迁徙的管老师,一树一人,一茂一荣,两者之间看似风马不接,细究,树的经历,人的命运,着实有意味深长之关联,殊方同致之含意啊!

声明

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,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,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。为尊重作者,维护原创,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,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,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。谨遵网约,谢谢合作!

本期采用图片、音频选自网络。文、图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欢迎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anjiangkouzx.com/djkly/7768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更多>>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更多>>

    最热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.